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理论研究 > 学术探讨

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基层老年学校转型实践

来源: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 作者:

  目前,全国基层老年学校正进一步发展壮大,从初级阶段向规范化、示范校方向努力。为了尽快实现这一目标,盐城市老年教育领导小组要求本市基层老年学校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来指导本校教育转型实践,时间虽然不算长,但是收效明显。

  用创新的理念推动办学模式转型 

  一是由办学依赖型向主观努力型转变。办学必须要靠人财物,过去都是向上伸手“等、靠、要”,结果常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大问题。通过学习,我市基层一些经济欠发达的乡镇老年学校能从国情出发,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行“三位一体”办学方式。即在乡镇实行老年中心学校、关工委、老年协会“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实行人、财、物资源共享,适当缓解投入不够、场地不足等问题;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弥补自身远教资源缺乏的短板;利用小学寒暑假、双休日及其它节假日,组织农村老年学员到校学习,实行“学校放假、老人开学”的模式,提高教学场所的使用效率;充分利用老年协会、离退休协会等老年组织较为活跃的优势,积极组织生源;充分利用农村布局调整后的闲置中小学校舍和教学设备;増强自身的软硬件建设;在“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队伍、教师队伍及村干部中挑选“志愿者”,义务为老同志授课,保证老年学校的师资来源;采取企业冠名、与企业实行联合办学,建立党政主导,全民参与的长效机制;坚持乡镇与所在地的村联办学,既扩大办学规模,又整合人、财、物资源;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做到花小钱,办大事;少化钱,多办事;不花钱,能办事。从而闯出了发展壮大的办学路子,办出了各自的办学特色。确保老年学校生存发展。

  二是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坚持普惠原则,农村老年学校一律免收学费,特别困难的学员还可以免除书本费,一些相邻村镇的学员也可以就近入学,同样免收学费,经济比较好的村的老年学校还给出勤率高的学员发放学习补贴,从而提高入学率,不断扩大老年教育的覆盖面;坚持教育形式转型,老年学校教育不拘泥于课堂教学,实行课内课外相结合,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工厂医院都可作为教学的大课堂,生动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更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坚持教学安排转型,老年学校教学安排符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凸显其灵活:农忙停学、农闲复学,晴天少上、雨天多上,做到学习不误生产,充分体现学习为生产、生活服务的理念。

  三是由“康复教育”向“完善教育”转型。进一步明确“学、乐、康、为”相互关系。坚持教育内容上的改革创新,设置课程靠船下篙,一看学员兴趣、二看生产实际、三看生活需要、四看形势发展。学制长短结合,灵活机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将学习成果转化成为生产力,为増产创收多作贡献;坚持科学引领学员,注重完善人生,通过老年学校教育,使学员在思想政治、科学文化知识有更高的目标追求,为农村培养更多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讲文明的新农村的新老人,为建设和谐、稳定、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积极贡献。

  用协调的理念推动管理方式转型 

  一是由单一管理向多元管理转型。传统管理是靠单一的制度进行硬型管理,效果不佳。不少学校坚持“三自”管理原则:课程自选,学员可以选择学校已有的课程,学校也可根据老年人的需要或者引导老年人开设新的课程,学校的课程按老年人需要而实行开停并转。尽可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管理自主,一般说现在的学员相对文化程度比较高,其中不乏退休的老知识分子,有的还曾经是领导。他们完全有能力、有经验实行自主管理。即使部分学员学历不高,但他们年长且生活经验丰富,自主意识较强;言行自律,因为学员年龄经历不同,自身素质存在差异,而学校、班级是一个集体。集体就要有纪律约束,所以要求学员约束自己的言行,自觉遵守学校制度,维护课堂纪律。

  二是由由经验型向遵循教育规律转变,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全面安排,坚持协调、调动和依靠学校工作人员、教师和学员三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进行。如我市基层一些规模较大,校龄较长的老年学校推行班长负责制,本着‘老年教育老年办,办好学校为老年’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方针’,主要职责是协助学校和老师组织课堂教学,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既增强荣誉感又增强责任心,效果颇佳。

  三是由随意性向规范化转型。规模相对较大的学校制定学校发展目标体系时,能安排好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连接。建立远期目标是方向,中期目标是实现远期目标的阶梯,近期目标是完成当前工作的突破口的管理理念。对目标实施进行评估考核,并施以必要的奖惩激励措施。许多学校的总体目标和分项目标都能具体落实到各部门、各班级和每位教职工,同责任制及有关规章制度密切联系,做到各项工作责任到位,从而做到工作有方向,质量看高低,责任在各人,贡献看实绩。

  用绿色的理念推动校园文化转型

  一是从重视物质文化向重视核心要素转型。各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不光仅仅看物质文化,更注重 “活动、风气和环境” 的校园文化的核心要素建设。活动指向教师的教学、教研、培训活动和学员的第二、第三课堂活动,风气是指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校师生员工的行为规范,环境是指校园的物质环境和人际关系,从而构成学校各自个性的环境特色,形成了学校的校园文化。用绿色的理念来看校园文化,那就要聚焦校园是否有各种常态活动,活动是否节俭举行,活动是否实际有效,校园内是否风清气正,人和物是否传递正能量,校园是否属于每一类学员,校园的物质环境、人文环境、学习环境是否和谐美化。我校今年建校30周年校庆本着:简朴、节俭、热烈、实效的原则,学校过生日,全校都参加,领导勉励、师生发言、载歌载舞、欢聚一堂,大家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社会各界关心帮助,衷心感谢母校的教育培养。

  二是注重绿色文化建设。创设校园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通过学校宣传栏、网络、学报等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引导教师、学员关注环境问题,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怀和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许多学员在当地首先带头相应政府秸秆还田、垃圾集中处理、粪便入池造气、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注意保护水源、学习科学灌溉和注意节约用水等号召,从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为了让师生员工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变成价值观和道德行为,一些学校组织老年学员义务护林队,协助当地林警不定期进行巡逻,有效防止偷猎盗伐、保护珍禽异兽作出积极贡献。提倡纸张两面用,提倡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力求低碳环保。

  三是注重美化校园环境。对校园进行认真规划,充分体现老年教育的特征;教室、电梯、卫生间以及活动场所布局讲究合理,体现人文关怀。注意动、静教学场所适当分开,烹饪教室注意清洁卫生无油烟;保持校园整洁美观,校内不停车,注意绿化植被,进行多层次的垂直绿化,在走廊、教室摆放花盆,四季有花,确保校园环境宜人。

  四是注重校园资源管理。基层老年学校办学经费十分有限,倡导节俭作风,坚持好钢用在刀刃上。如不少学校完善学校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利用资源,对学校用水、用电、用纸等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确保节能降耗。对老旧设施设备进行评估,凡是旧的能用一律不购新的,凡是能修再用的一律不购新的,凡是新购设备,坚持集体研究决定,透明采购,做到风清气正。 

  用开放的理念推动教学模式改变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开放发展。这一开放的理念对指导基层老年学校发展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我市“十三五”的发展规划刚出台,不少基层学校结合规划根据校情制定本校的“十三五”的发展规划。因为盐城海岸线绵延582公里,其中沿海滩涂长达444公里,为中国最长,滩涂面积达到683万亩,所以,我市沿海的市县区老年学校都能考虑战略目标如何具备更高视野,未来发展如何更具长远眼光,国家有“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等举措,学校也要有“走得出去,请得进来,”的内涵态势。如射阳、大丰老年大学和一些老年学校从自身优势—江苏盐城沿海滩涂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盐城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荷兰花海品牌出发,学校大门向国际友人敞开,通过来访参观、短期合作办班让国际了解家乡了解自己,使自己了解世界了解全球老年教育前沿。另外,县级老年大学还围绕地方实际,努力打造海盐文化、滩涂开发、滩涂养殖、滩涂旅游等课程,为地方经济振兴、专业人才培养、吸收传播滩涂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用共享的理念推动老年教育事业发展 

  共享是发展的目的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践行共享发展重要原则首先要解决好一些突出的民生问题。在老年教育领域,目前首先要解决好教育公平问题。为此,我市于2016年8月12日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以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为载体,实施社区教育实用服务惠民工程,建立以盐城开放大学为龙头、以社区学院为骨干、以社区教育中心和居民学校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网络,构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发展老年教育,建立健全老年教育网络体系。

  我市县两级老年大学自身都能办成高水平老年大学并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市、县老年教育工作的重心注意向基层下移:加强对基础老年学校的校长、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培训;建设多个居、村委会老年人标准化学习点;注重老年人学习团队培养,形成基层区域性的均衡布局结构,尝试成立教育集团,实行统一领导、分校管理的领导体系,实行优质资源共享;到2020年,全市城市和农村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比例分别达60%、40%以上,终身学习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

相关附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