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员之家 > 养生

意外美食说肉松

来源: 山东老干部之家 作者:
  黄澄澄,香喷喷,抓起一把放入口中,甜甜咸咸的滋味蔓延开来——这就是肉松,一款起源于我国的小吃,如今已经传到很多国家。
  150多年前的清朝咸丰年间,福州有个叫林鼎鼎的人在盐运使家当厨师。他手艺高超,烧得一手好菜,深受器重。一次宴会,林师傅在烹饪一道猪肉为主料的菜肴时,不小心煮过了头,肉被煮得又烂又糊,实在难以端上桌。主人催着上菜,大厨火烧眉毛,他急中生智,就试着将烂糊猪肉去肥油、剔除筋膜之后,又重新下炒锅,再加上酱油、糖等调料把肉炒干。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肉块儿早就不成样了,彻底变成了碎末儿!
  林鼎鼎心里七上八下,惴惴不安地把这盘碎肉末端了上去,谁料客人在尝过之后赞不绝口。从此以后,盐运使大人每次招待客人,都要他专门烹制这道菜。肉做成这种干燥的碎末状,吃起来很方便,保存携带也容易,于是它逐渐流传开来,并从一道正餐菜品演变成了可以随时吃着玩儿的零食。因为看上去松松软软的,人们就叫它“肉松”。
  它的发明者林鼎鼎,后来干脆辞去官厨,回家开设店铺,专门做肉松。肉松这东西后来真的“大名鼎鼎”,甚至还被当作贡品送入皇宫,林师傅也被追认为闽式“油酥肉松”的祖师爷。
  然而比林鼎鼎晚20多年,在距福州一千多公里的江苏太仓,也有一位厨师做出了肉松。这次“创举”的经过跟林大厨的非常相似,也是不小心把猪肉烧过了头,最后做出了肉松。
  不过由于烹调方式不同,太仓肉松与福州的相比,外观和口味都有些差别,它后来发展为肉松的另一流派——苏式“絮状肉松”。
  苏式絮状肉松纤维较长,蓬松如丝絮,颜色呈金黄色,入口更绵软。闽式“油酥肉松”则呈碎末状,颗粒感强,因为添加了“红糟”(一种用糯米和红曲做成的酒糟)而颜色偏红。此外在加工过程中,福建肉松还额外加入猪油,这是炒成颗粒的关键,吃起来感觉酥酥脆脆的。
  肉松的好处不光在于浓缩了肉的精华,好吃有营养,更重要的是老少皆宜。实际上肉这种食品,不论烤肉、炖肉还是肉干,普及性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强,没牙的老人和孩子,以及牙口不好易塞牙的人都不容易享用。所以肉松这种入口即化的美食自诞生以来,传到哪里都大受欢迎。
  很快,肉松不仅传遍中国,也被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最先是临近闽浙沿海的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国际贸易博览会”上,肉松闪亮登场,击败众多“竞争对手”斩获金奖。从此它也赢得了西方国家的青睐。
  传播过程中,肉松还不断被各地“发扬光大”。参照最初的猪肉松,人们开发出鸡肉松、牛肉松、鱼肉松等等,在缅甸,还有虾肉制成的虾肉松。最奇特的是,在越南居然还出现了青蛙肉松。越南人相信,青蛙肉松对营养不良的儿童很“补”。
  肉松与各种食物搭配:我们的餐桌上有肉松皮蛋、肉松豆腐和广式肉松粥;西点店里有肉松面包和肉松蛋糕;日韩料理有肉松寿司……肉松的吃法非常多。当然,全世界人民最喜欢的还是直接吃。如今市面上还出现了压制好的肉松球和肉松块,这样,便于我们连筷子和勺子都不用,直接用手抓。
 
相关附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