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卦要旨初探
来源: 上海市老干部大学 作者: 顾敬铭在高建中老师的指引下,通过三个学期《周易》课程的学习和思考,尤其是经过半年对《周易译注》(黄寿祺、张善文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前言》的梳理归纳、融汇贯通,我由最初的苦无头绪,到把握了《周易》的一些学习难点,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逐渐进入了学习状态。
古人通过对宇宙万物矛盾现象的观察,创造出阴阳、八卦、六十四卦的概念,用来喻示种种物情、事理的象征意义。用文字书写的六十四卦卦辞与爻辞,也是通过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来解释卦象爻象中所蕴含的哲理。《周易》所表达的原始思维模式是整体的、系统的、联系的形象思维,我们在读卦时也必须遵循这种思维模式,同时,结合现代的科学思维方式(抽象的、逻辑的、概念的逻辑思维)来加以提炼,才能真正走进这部华夏先民以实践经验所凝聚的思想结晶,用古圣先贤们的深邃智慧指导我们的人生。这是我在读卦中觉得首先应把握的基本态度。
其次,还要熟悉《易经》中一般概念的含义,例如太极、两仪、四象,卦、爻等,特别要记住的是八卦。八卦是指宇宙的八种现象,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构成天地万物的元素。因为六十四卦是由八个单卦以不同的次序两两重合产生的,因此记住了八卦的含义之后,再解读六十四卦就容易得多了。其他还有与这些符号相关的内容,例如卦辞、爻位、爻辞、当位、中、卦主、乘承、比应等,因其中关系错综复杂,不易记忆,只能在读卦时慢慢地弄懂熟悉。
在读卦学习中,我采用了与学习其他经典著作不一样的方法,即课前、课中、课后分阶段定目标的学习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课前预习阶段:我主要参考阅读三本书:1。《图解易经》(祖行著,华威文化,2014年11月第一版)。本书的阐述方法最接近观物取象的原始思维模式,对我们读懂每卦卦辞及六爻所处不同位置的爻辞大有帮助。2。 《周易译注》(黄寿祺、张善文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本书有两大优点,一是它把每卦每爻的正文、译文、彖、大象、小象以及注释、说明都附在各卦爻后面,免得读者来回翻阅。二是在注释中能把几种不同的解释一一列举,还刊登后人阅读和研究周易等《易学》方面的著作内容,可以为我们读卦打下基础。3。 《周易今注今译》(陈鼓应、赵建伟著,商务印书馆,2005年11月第一版)。本书是《周易》课程所选用的教材,被认为是既注重考据,又疏通义理,同时对象数也有涉及,所以既适合入门,又适合深入研究。
这一阶段的学习目标是:能读懂各卦的卦名、卦象、卦辞,爻位、爻辞等的象征意义及其所包含的哲理,便于听课中理解和思考。所以我先从《图解易经》中每卦的卦名、卦象开始,把它当作一把开启读卦的钥匙,去探寻该卦的卦辞、爻辞和爻序之间的关系。以“蛊”卦为例:
蛊卦
该卦卦名为“蛊”,卦象为巽下艮上,艮为山,巽为风。“山下有风,风遇山而回,则物皆散乱,故为有事之象。”(《程传》)蛊者,事也,惑也。物既惑乱,终致损坏,当为治理。卦辞为拯弊治乱才元始亨通,但应思虑“先甲三日”和“后甲三日”方可。其爻序为:初六,阴处阳位不当位,故为柔处卑位,但匡正父辈过失,终归吉祥;九二,阳处阴位有刚而能柔之象,应用刚柔适中的方法来匡正弊乱;九三,阳刚得正当位,治乱中虽有悔恨但无灾祸;六四,即使当位然阴柔懦弱不能速治必有遗憾;六五,柔中居尊位,是本卦之卦主,又应二(即九二的阳爻与六五的阴爻是相应关系)承上(即六五的阴爻在下与上九的阳爻在上为异性相吸的承上关系),任贤治弊备受赞美;上九,居蛊之终却上位无位,只能超然物外,高洁自守。
遵循这一原始思维去解读后,我基本读懂了该卦和各爻所处位置的特点及其所比喻的象征意义。
接下来,我用较多时间仔细阅读《周易译注》,对照译文,参看注释和说明,如“蛊”卦卦辞中的“蛊”,和“治蛊”之道当“先甲三日,后甲三日”,以及《易传》中统论一卦之义的彖辞,和旨在分析卦、爻象的象征意义的大、小象辞,等等。大象辞推衍出切近人事的象征意义,其文辞都取“君子”的言论和道德为喻,如“蛊”卦的“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小象辞则根据每爻的性质、处位的特点,分析爻义的吉凶利弊等都作了初步的解读。然而我对本卦六个爻中有四个爻都表述为“干(裕)父之蛊”,唯有九二“干母之蛊”爻辞的说法,以及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的表述等存有疑问,这些阅读中的重点和疑问提示我在听课时要特别关注。限于时间和精力,我对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周易今注今译》只能在读完前两本书后再通读一遍,故印象不深。
通过课前阅读,我大概能理解该卦的十分之三左右。带着这三分底子,我听讲时就比较有头绪,又是带着疑问和阅读难点听讲,思想容易集中,更易理解高老师的讲课重点;并便于在课后总结归纳,从中提炼出合乎科学思维的哲学理念。
课中听讲思考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目标是带着问题认真听讲,加深理解,从而掌握要点,解决疑问和难点,了解一卦中所蕴涵的哲学理念。我觉得听高老师的课,就是听他将《易经》、《易传》、《易学》中的知识和他研读《周易》的个人见解融于一炉的解读过程,是我们能否学好《周易》的关键阶段。例如高老师在讲课之前,先开宗明义地告诉我们蛊卦是讲“治蛊”之道,也可以说是论除弊治乱的道理。那么这个“乱”、“弊”为什么要用“蛊”来表达呢?我对“蛊”字在书里的三种注释,原来只读出“腹中之虫”一重含义,而高老师则解读出三重含义。第一重“蛊”是自身存在,能置人于死地的剧毒之虫,为此他补充了一个传说故事,说的是古时有人将许多毒虫放在一个坛子内,密封后埋于地下若干时间再打开看时,因相互杀戮最后只剩下一条最毒的虫,被称为“蛊”;第二重从“蛊”字引申为蛊害、蛊乱、蛊惑中解读出,“蛊”不仅能毒害人的肌体,还能迷惑人的心志,对人造成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危害;第三重又引用了《易学》中《东坡易传》里“器久不用而蛊生之,谓之、‘蛊’;人久宴溺而疾生之,谓之‘蛊’;天下久安无为而弊生之,谓之‘蛊’。”“蛊之灾非一日之故也,必世而后见,故爻皆以‘父子’言之”。这里强调人和物如长久不用或懈怠则蛊必生之,且是日积月累形成的。高老师对“蛊”字的解读不仅采用了《周易》经、传、学的各种注释,还用了《说文》、《正义》等书的注释,甚至还用野史笔记、志怪小说一类的记载来强调“蛊”之害,及“治蛊”之艰巨和持久,从而加深了我对“蛊害”的认识及治理弊乱难度的理解。
又如,我原来以为明白了“蛊”之危害和“治蛊”之艰巨和持久,那么“治蛊”之道只要把握“先甲三日、后甲三日”这一重点来学习即可。然而高老师指出,理解“治蛊”之道的原则和措施必须抓住三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先甲三日、后甲三日。”他在解读前先向我们解释了“甲”的概念:“甲”是中国自殷商开始就用的中国历法天干中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计日的方法,“甲”在此十数中寓有“终而复始”的含义,故取“甲日”作为开端。然后再把历来对“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的“治蛊”原则和措施的各种解释归并为比较靠谱的三种解读法:1。 预先思虑甲日前三天的事状,然后推求甲日后的治理措施。2。 甲前三日为辛日,甲后三日为丁日。将辛日至丁日的七日作为一个完整的治理周期。3。 辛日和丁日都是吉祥之日,寓意用最恰当的方法去采取措施。最后他综合各种说法归结为“治蛊”之道的原则,用“谨始慎终”四个字来加以概括,并指出要理解“三”这个数字不仅是指时间上的长度,还包括空间上看得远、想得深的深度和广度的含义。这促使我由平面思维转为立体思维,加深了对“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内涵的理解。
再如高老师提出的“治蛊”之道必须抓住的另一个重点——“君子以振民育德”。高老师指出:蛊卦告诉我们的是执政者在“治蛊”时要“振奋民众,培育道德。”这是“治蛊”的正途,也是根本措施,是告诉执政者“治蛊”之时的至理名言。而且“振民育德”的措施还可以从六爻的爻位和爻辞中得到印证,六爻中有五个爻都是针时“蛊害”的几个特征对执政者提出如何治理的。如,初爻“干父之蛊”与九二“干母之蛊”,都是讲“以子拯父”,指对于这类毒人肌体,惑人心志的积弊,子辈只有用断然的措施来纠正父辈的弊乱才能奏效。即使是治乱中有些小的悔恨(“小有悔”)但却无灾祸(“无大咎”)。但如果对前辈之弊乱宽容姑息,其至迁就放松,长此以往将会后患无穷(“裕父之蛊,往见吝”)。六五“干父之蛊,用誉”讲的是纠正父辈弊乱,达到“终则有始”、“天下治也”的目标而备受称誉。足见每爻所采取的“治蛊”措施都是针对执政者而言。
高老师还指出教材中“干父(母)之蛊”直译为“纠正父(母)的淫乱”,是不妥当的,应解读为纠正父(母)辈的弊乱比较确切。更不能机械地去理解“父”、“ 母”就是父亲和母亲,应该从其象征意义上去解读为国家大事” 和“家庭小事”。还有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与其他五个爻没有关联所存有的疑问,高老师讲课时未提到,后经请教,他说《周易》爻辞费解处不少,虽参酌易学之多种解读,总觉尚欠通透,故不妨暂作存疑。
高老师提出“治蛊”之道的又一个重点,即“蛊者,事也(《序卦传》)”和“《蛊》则饬也(《杂卦传》)”。高老师将其解读为:一种解释为“事也”即“事故”,“饬也”即“整顿”;另一种解释为“治事有为”。他糅合此二种解释,归纳为“要有所作为,加以整治”。经过这样的讲解,使得我们对于整个“蛊”卦有了多方位的理解。
高老师最后总结说:读卦要抓住每卦的重点、精髓。如本卦一是要抓“先甲三日,后甲三日”,二是要抓“振民育德”,三是要抓“蛊者,事也”,和“《蛊》则饬也”三个重点,那么读该卦时再怎么理解也不会偏到哪里去了。
课后总结归纳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目标是用科学思维归纳出“蛊”卦的哲学思想。通过自学预习、听高老师讲解分析,再加上自已的思考和领悟,我将“蛊”卦所包含的哲学理念理解为“除弊治乱,谨始慎终”八个字。具体说来,执政者对产生于自身、足以致人于死地,不仅毒害人的肌体、更迷惑人的心志,且积弊存在已有一二代之久的“蛊害”,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若要治理,就要在行事之前必须有周密的准备,行事之后也应该有相应的后续措施,而且必须选择最恰当最合适的时机去采取行动,这样才会有最好的开始和最好的结果。
学《易》不易,读卦也苦,但只要肯努力,并没有迈不过去的障碍。我在学《易》读卦中思考、感悟,享受着无限的读书乐趣。
(作者顾敬铭系上海市老干部大学学员)
-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