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报道 如何认识老年教育
来源: 中华网 作者: 李威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长 张晓林
随着老年教育的兴起,对老年教育的思考和研究也在深入发展。为什么老年教育会受到老年人的欢迎和追捧?如何认识老年教育?《智慧中国》杂志社记者采访了张晓林会长。
张晓林委员讲到:老年教育应运而兴、顺势而成
老年教育已经成为社会领域一道亮眼的风景线,很多老年大学开学报名的场景十分火爆,入学名额满足不了需求。目前统计全国各地有7万多所老年大学,涉及到的学员有七百多万,而且现在一些老年大学还借助于远程教育向农村延伸,加上远程教育的学员,共有一千多万人,网络远程教育使老年教育如虎添翼。
新时期的老年人如此欢迎和钟情于老年大学,这是为什么?这里就有一个重新认识老年人的问题。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我们所熟知的并不一定是真知。尽管我们天天在街上碰到老年人,家家都有老年人,但是对于老年人的认识往往肤浅、片面,认识不准确或认识不到位。时代不同了,现在的老年人不同于以往的老年人,他们多数有知识、有文化、有阅历,视野也比较开阔。随着改革开放发展,老百姓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物质世界的富裕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很大的解放,过去在贫穷的禁锢之下被压抑的一些欲望和需求逐渐地焕发出来。他们希望能够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社会,重新认识自己的人生,他们认为60岁、70岁还不算老。
我们传统的教育,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再到职业教育、成年人教育,都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老年教育虽然不是正规国民教育体系之内的,但老年教育也应当受到重视。这是因为,老年教育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一点已经写入“十三五”规划,要求“大力发展老年教育”。这是老年教育第一次被党和政府纳入五年规划之中来加以阐释和部署,尤其是去年国务院颁发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这更加说明老年教育在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必要性、重要性,同时也说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老年教育。老年教育不仅仅是老年人这一族群的事,也不仅仅局限于老年事业,实际上,这是一个关系千家万户、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民生问题。
不断深化老年教育的认识
老年教育走过来了30多年的历程,积累不少经验和认识,但毕竟是新时期产生的新事物,还有许多未被认识到的东西,未知的远远大于已知的。
老年教育,姓“教”,这是没问题的。进了老年大学,无论是远程授课还是课堂讲授,都有老师、有学生、有课件,完完整整的一节课,从头至尾的一学期,有开学有毕业,俨然是教育系统的一套路数。但进一步想想,又不尽然,仅用“教育”一句话来概括老年教育,似乎又有些难尽其意。因为,毕竟老年教育是别样的一种教育,没有文凭学历的要求,也没有进级升班的强制,丝毫找不到正规教育的功利色彩。走进老年学堂,既不是单纯为了学技艺,也不是主要为毕业,更谈不上为就业、为谋职,为赚钱了。显而易见,老年教育和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教育、正规教育、学历教育,相去甚远,不是一码事。
老年教育,姓“老”,这也是没问题的。因为,老年教育的对象是离开工作岗位,离开劳作场所的老年人。这一群人,已是夕阳西下的银发一族,进入了人生暮年的老年状态。进入老年,颐养天年,助老养老的方式很多。文化养生养老,我国自古有之,早有渊源,但酿成声势巨大、规模空前的老年学习教育大潮,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选择,成为社会流行的一种趋势和时尚则是今天的事情。然而问题是,问到老年大学的学员,竟然少有把老年教育和养老联系在一起的,很多老年人讲,进到老年教育的学堂,感到越活越年轻,似乎有一种新生活开始的感觉,平添了不少生机与活力,享受着一个新的生活方式。显然,仅仅把老年教育看成文化养老、养老事业,也并不完全精当妥帖。所以,进一步想想,用“养老”这一句话来概括老年教育,也是不尽然的,也有些难尽其意。
老年教育除了姓“教”、姓“老”字以外,恐怕还有别的涵义、别的更为丰富的内涵在内,有待于我们去认识、去开掘。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解读老年教育,认识把握老年教育与时代发展、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积极开拓老年教育承载、包含的社会内涵、社会功能,无疑有助于我们深化老年教育的认识,进一步增进老年教育的自觉意识和有益理念。
老年教育承载或包含的社会内涵、社会功能,有两点值得重视:一则老年教育是老年人重新融入主流社会的重要支点;二则老年教育是老年人再社会化的重要通道。
老年人重新融入主流社会的重要支点
老年教育发挥着引领老年人重新回归和融入主流社会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这就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换句话说,人之所以为人,主要不在于自然属性、生物属性,而在于社会属性、文化属性。人终归要老去,迟早要走入暮年,就像有过灿烂的童年、活力迸发的青壮年一样,老年也是人一生中的一幕,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但认识和对待人的老年这一自然现象,却不可以仅仅以自然的眼光、生物的属性来看待,否则就失之偏狭、失之肤浅。
老年人虽说是老年人,但仍然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仍然是“社会关系总和”中的老年人。人的一生是离不开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这就是人的社会属性;离开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人,不是现实的人、真实的人,是虚构的人、幻想的人。从童年,经由青壮年,再到老年暮年,都是如此,有社会关系、人际关系是不变的,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则是变化的。一个人步入老年,是一种自然现象,但随之也会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方面发生变化。因自然的、生物属性的年龄原因,退出职业生涯、离开劳作场所,必然带来职业、劳作中形成的某些人际关系的淡化和断裂,这种社会属性方面的变化,则是一种社会现象。如果把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看作一个人生存、活动的重要支点,不难想象,进入老年这种自然现象带来的则是职业、劳作中的某些人际关系的淡化和断裂,老年人的生活和活动舞台显然变小了,社会支点也显然弱化和减少了,这恐怕是老年人社会属性方面的较大变化。
对于老年人来讲,逐渐老去,这种自然而然的生理现象还不是最难适应的,最难适应的可能还是离开工作岗位或劳作场所之后人际关系的衰减和变化。为什么很多老年人退休之后出现心理上的巨大落差,产生失落感、边缘感、甚至孤独感等不适应的心理情绪,原因不在于变老后的生理方面的冲击,而在于人际关系变化和淡化后的社会方面的冲击。如果站在这个基点来看问题,老年教育、老年大学的兴起和发展,毫无疑问是为退休的老年人提供了一个新的广阔的社会活动舞台,为这些老年人重建社会人际关系、重建生活和活动的社会支点,重新融入主流社会打开一扇大门,提供了机会。很多老年人热衷于老年教育,纷纷涌向老年大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积极参与和融入社会,再建自己的人际关系,再立自己的社会支点,再回主流社会的活动舞台。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不少老年人学完这门课又学那门课,甚至选择留级蹲班,总是学不完,总是不愿意毕业,总是不愿意离开老年大学,可见学什么已经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获得一个团体,有一个归属的集体,找到自己生活和精神的落脚点,填补或弥补因年龄原因而退休后社会人际关系的某些缺失和失落。这不能不说是老年大学兴起和发展的社会学因素,也是老年教育吸引老年人、赢得老年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老年人“再社会化”的重要通道
老年教育是老年人重新回归和融入主流社会的有力助推器。众所周知,一个人要被社会所接受,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必须从小学习、接受教育,学会和掌握通行于社会的基本规范和知识,这也就是社会化。这就像计算机的光盘一样,要经过必要的格式化才能使用。在传统社会,老年人凭经验、凭阅历,是可以在社会生活中通行无阻的,但在社会进入现代化的今天,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深刻改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条件下,恐怕就不行了,就会成为问题。有阅历、有经验,是老年人的优势,但面对互联网和信息化的生活,面对信息技术对周围一切的渗透和支配,老年人的传统优势是要打折扣的,所剩无几。数字化、信息化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生活和活动的基本常识、基本规范,只有学习和具备一定的技术和文化知识,才能够在社会生活中畅通无阻,更便捷、更好地购物烹饪、乘船乘车、外出旅游,也才能真正融入主流社会。老年人和其他人一样,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要继续学习教育,接受现代社会需要的新知识、新技能,也就是要“再社会化”。这远不是科学技术的事了,而是在科学技术的天地中能否生存发展的问题了,是个社会问题。人的社会化不是一劳永逸的,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再学习教育、再社会化,是一个人的终身任务。正因为如此,继续学习、终生学习,应运而生,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社会顺势而行。
老年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兴起与发展显然是顺势而为、顺理成章的事情。老年教育、老年大学无形中起到了助推老年人“再社会化”的积极意义,帮助老年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使他们融入现代生活,融入主流社会,在生活的海洋、社会的舞台中,行走自如、游刃有余。为什么学电脑知识,学旅游知识、学烹饪知识,学外语知识,成为老年教育、老年大学的热门选课,其原因也就在这里。不要小看了老年教育这一继续教育、人生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它不光是兴趣学习,也是老年人“再社会化”的通道,是老年人过好现代生活的必修之课。
其实,从国内外的情况看,老年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也不单纯是教育领域、养老领域的产物,同样也是现代化社会发展对老年人群提出要求和老年人群积极回应这种要求的必然结果。我国老年教育兴起和发展,根本原因在于改革开放开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建设。老年大学从无到有、遍地开花首先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形成的物质文化条件和社会土壤,物质条件的丰厚,健康寿命的延长,老年社会的降临,精神世界的丰富,空暇时间的增多,这一切使得老年学习、老年教育成为必须、也成为可能。近些年出现的国际上的第三年龄段教育即老年教育热潮也同样说明了这一点。从这个视角来看老年教育、老年大学,无疑加深了我们对老年教育、老年大学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之间联系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了老年教育所包含、所承载的社会涵义,从而积极开拓和发挥老年教育的社会功能,更好地造福老年一族、造福社会。
认识到老年教育与时代发展、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认识到老年教育所承载、所包含的社会内涵,积极拓展老年教育的社会功能,这就要求老年教育、老年大学坚持面向社会、特别是面向广大城乡村镇老年人的办学方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突破部门所有、部门所享的狭小格局;课程设置、内容安排上要尽可能具有时代特色,既适应老年人群特殊需要又反映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引领老年人学习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助推老年人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跟上时代和社会的步伐;办学模式要开门办学,走办学社会化、社会化办学的道路,避免与社会脱节、疏离,避免老年大学偏于一隅、安于一隅,成为只是老年人自教自学自乐自享的小天地。老年人和青少年、成壮年人群一样,都是社会的一部分,只是因年龄不同,社会角色作用不同而已,但在促进与社会交融互动、代际人群和谐相处这一点则是共同的。老年教育、老年大学有这样的社会功能和涵义,积极发挥促进社会交融互动、代际和谐相处的重要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 相关附件: